大數據人才〉懂資工、統計還不夠 還要會說故事
大數據分析師是IT業前五大高薪成長工作,但人才供不應求。這門專業需跨多元領域學習,設計課程也要有新思惟,才能培養更多新血。
隨著大數據成為新顯學,大數據專業人才該從哪裡找,也成新課題。根據調查機構羅恆科技(Robert Half Technology)2014年調查,擔任大數據分析的演算法科學家與分析師,在美國去年薪水成長超過7%,是IT業前五大加薪幅度高的工作,年薪超過15萬美元(約新台幣450萬元)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太少,各家企業紛紛重金挖角。
台灣呢?趨勢科技台灣區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坦承,現在這方面的人才太夯,很怕挖角。大數據這一門新專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才能才有辦法擔當呢?由蔣居裕、劉佳欣、謝宗震等人組成的資料科學計畫團隊(Data Science Program簡稱DSP),在台灣首創這類人才團訓課程已兩年。
蔣居裕指出,無論小到大的數據,都是建基在資訊、統計、視覺化等多元專業上面,統稱之為資料科學。此外,也要和產業知識做結合,如針對醫院做的大數據分析,就必須懂醫學、醫院生態知識;針對零售業分析,就需要零售通路生態知識。目前在實務上,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可以懂這麼多專業,更需要團隊合作。一個能擔當資料科學的完整團隊,最好包括四種角色:懂資訊科學的程式設計師、懂統計學的資料分析師、懂圖像呈現,善於包裝傳達的圖像設計師與擁有產業知識的專案推動者。除了最後一個,通常就是委託做事的企業主管來擔當,其他都是新專業。
具國際觀與差異化,才能行銷10億人
DSP團訓課程採取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統計、電腦與產業知識等專業的人合作。他發現要讓這些專業的人能好好合作,不雞同鴨講,很困難。Cacafly執行長邱繼弘約2年前協助台灣客戶進行大數據分析,在臉書等社群媒體上做精準行銷,目前內部約有20人專職做此業務。
他指出,國內需要大數據分析的業者,著眼的是臉書等社群媒體上的全球10億人,很少只做內需市場。由於分析不能光靠數據,嗅覺也很重要,也因此,分析師不能只知道台灣人怎麼想。他近年特別提供海外來台碩博士生獎學金,挖到一個約旦來台學生加入團隊。這名約旦員工了解中東市場的人怎麼想,也對當地生態熟悉,已經實質刺激台灣團隊成長。
學界也革命,以跨領域學程培養新生代
看到企業的需求,學術界也動起來。目前,國內尚無學校為資料分析設立專屬科系,更因為大數據的專業涵蓋許多原有的科系領域,因此整合統計、資訊科學等科系,跨領域學習更合適。亞洲大學資訊學院大約兩年前就針對雲端大數據的未來人才需求,做學程改革。資訊學院院長黃明祥指出,院內現有生物與醫學資訊系,原來就需要學習電腦以及醫學知識,為了讓學生體驗當資料科學家,已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跨校學程,研究國人健保資料庫作分析。
最近他們從資料探勘中發現,許多人心中的健康殺手膽固醇,其實反而有助於避免癌症。有機會成為引起全球醫界注意的好題材。另外,院內還有資訊工程系、資訊多媒體應用系、資訊傳播系,剛好符合資料分析團隊中的程式員、分析師與圖表設計師三種角色。現在,院內也設計了兩種跨領域學程來因應。
【延伸活動】
《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首度訪台論壇2014/6/11登場
與你分享更多大數據最新趨勢、應用案例!
報名網站:http://www.gvm.com.tw/event/201404_bigdata/
文章來源: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