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加拿大建國 150 周年,字體設計師 Raymond Larabie 設計了一款名為“Canada 150”的字體。這款字體出現在了加拿大政府國慶的專屬頁面上,被官方稱為“第一個支持加拿大兩種官方語言及原住民語言的單一字體系統”。
乍一看,“Canada 150”的設計並沒有什麼特別。以拉丁字母的設計來看,這是一款非襯線體字體(襯線體與非襯線體的區別見下圖);它擁有適當的字幹粗細、中庸、橢圓的字懷(字母裡完全封閉的部分,比如字母 O 或字母 P 的上半部分),結構均衡、字型略飽滿,給人的感覺有點溫暖但又沒有那麼熱情,總體外觀可用“相貌平平”來形容。
左圖為襯線體,右圖為非襯線體,差異在於黃色高亮處的裝飾性畫筆
不過,“平凡”也恰是這位設計師的設計原則,他希望這個字體能夠看上去“不粗野、不張揚”,以此暗合加拿大的文化包容和種族多元。
除了兼容英語和法語這兩大加拿大官方語言,“Canada 150” 還適用於加拿大少數民族和原住民的語言文字,比如克裡族(北美印第安人的族裔)。而設計一款在不同語言文字間通用的字體,也是這次設計最難的地方。
之所以說它難,是因為,加拿大原住民的書寫文字棱角分明,有很多尖銳的三角形,而出於字體設計視覺上的統一,拉丁字母(用於英語、法語)也就必須要以同樣相對尖銳的風格出現(這對拉丁字母的設計來說是種限制)。除此之外,字體設計師還必須安排好不同語言文字間的字符間距、字體寬窄、字肩的高度等,保證不同字母在組合成單詞的時候,顯得得體、易讀。
加拿大軟體產品工作室 Rosetta 的設計師 David Březina 認為,“(字體設計)最難以掌握的地方在於很多設計師會做得過於張揚,把某個字體的特征刻意嫁接到另一個之上,以達到整個字體系統的美觀。” Larabie 的“Canada 150”設計則很小心地避開了這一雷區。
這並不是加拿大的第一款“官方字體”。1967 年,字體設計師 Carl Dair 受政府官員的委托,設計並發布了字體 Cartier。這個字體從初步構想到最終公布於眾,耗費了 10 年。1990 年代,另一位字體設計師 Rod McDonald 又在原字體的基礎上,進行了細節修改,優化 Cartier 字體在電子屏幕上的呈現。
Cartier 字體,圖片來自 fonts.net
“Canada 150”的設計者 Raymond Larabie 出生在加拿大,在日本生活。此前,他設計的 Princedown 字體還被用於游戲 Grand Theft Auto 的 logo 中。
題圖來自 dreamstime.com,文中圖片來自 Wired ,文/徐婧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