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D的字體標誌是對汽車的詮釋:細長、現代、時尚、永恆。字標與汽車無縫集成,與汽車設計師用粘土塑造車身的方式一樣,字標形狀也取得了最佳的光學比例和平衡。
在車體的實際設計中,有專為車載應用設計的擴展版本標誌。
字體規劃選擇了四種互補字體,以在LUCID的設計科技和駕駛員的直觀體驗之間取得平衡。
24小時色輪的靈感來自於加州一天內不同時間的光線,光線被提煉成一組核心品牌色彩,與LUCID的顏色、材料相對應。
作為和特斯拉同級別的電動汽車
我們看看他們有什麼區別
Lucid Motors的第一款車型Lucid Air,起步價跟特斯拉Model S基本保持一致(6萬美元),但是Lucid Air的質感和用料卻要比特斯拉高出一截。Lucid Air主攻豪華電動汽車市場,其競爭對手直接鎖定奔馳S級和寶馬7系。
造型
那麼Lucid Motors與特斯拉不同在哪裡?前特斯拉車輛工程副總裁、Model S總工程師Peter Rawlinson的話最能一語中的,“Model S先確立了造型設計,我必須在固化的造型下展開工程設計,而Lucid Air是工程團隊和造型設計團隊全程緊密協作的產物。Lucid Air外形緊湊而內部空間寬敞就得益於此。”
內飾
從Lucid Air的設計語言來看,特斯拉汽車為減小風阻採用的可伸縮式門把手和溜背式造型設計全部被吸收,電動汽車巨大的內部空間也被發揮到了極致。特斯拉汽車被人詬病的內飾設計在這裡卻沒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可傾斜55°、包裹性良好的“行政座椅”和恰到好處的木質設計元素。
觸控
特斯拉為了降低製造成本,把整個中控用一個17英寸大螢幕代替,這樣的做法讓用戶耳目一新,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但也正是這塊經典的大螢幕,也給特斯拉帶來了遠不如物理按鍵的不便和困擾。
對比Lucid Air,同處一個豪華電動車陣營,但它卻跟特斯拉嚴肅劃清了界限:車內標配四塊螢幕,三塊觸控螢幕。中控上方的是懸浮螢幕,跟它左側的儀錶盤,以及儀錶盤左側的另外一塊螢幕,構成了一個以駕駛員為中心的螢幕顯示系統,造型上構建起了一個羽翼包圍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Lucid Air在氣候控制(Climate Control)方面依然保留了物理按鍵,這個細節是要忍不住為它點讚的,因為在調節溫度和風速方面,觸控螢幕的體驗和手感確實非常差。
動力
而在加速方面,Lucid Air與Model S最高水平都是2.5s(0-60mph),但不同之處在於,Lucid Air最大綜合功率1000hp,而Model S當前最大功率是860hp。也就是說,即使都達到同樣告訴的情況下,駕乘者依然可以在Lucid Air上體驗到遠超特斯拉的推背感。
續航
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視,那就是Lucid Air最高搭載130kWh的電池組,比特斯拉的100kWh足足多出30kWh。而Lucid Air可以保持2.5s 0-60加速成績下,依然擁有644km的超長續航。
安全性
在自動駕駛的硬體方面Lucid Motors的Copilot是要完勝特斯拉的Autopilot:前者擁有6個毫米波雷達、8個攝影鏡頭和4個雷射雷達;後者則是8個攝影鏡頭、1個前置毫米波雷達,以及12個超聲波傳感器。此外,Lucid Motors還多一個駕駛員監控攝像頭,防止打瞌睡。至少從硬體成本上說,Lucid Motors要完勝特斯拉。
Lucid Motors雖然優秀,但是如今也陷入了跟法拉第未來一樣的融資窘境。現在,Lucid Motors也正需要大把的錢來量產他們的心血。福特已經跟Lucid Motors談判過了,福特的意思直接收購掉Lucid Motors,而Lucid Motors只是希望獲得融資。在經歷過北汽、賈躍亭等幾位投資者之後,Lucid Motors發現,它現在擁有的技術和產品沒有讓自己真正上市,反而讓自己變成了一個獵物,汽車大亨們哪一個都想一口吃掉它。
Rologo觀點
從賓利、捷豹、保時捷等豪門都在推出新能源汽車來看,新能源汽車已如火如荼,但性能是否可以達到官方宣傳的性能標準,這也成為眾多車主們吐槽的主要內容之一,不斷擴大的市場正期待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成熟。
今日話題
還未量產的Lucid Motors和已經打入中國市場的特斯拉你更鍾情於哪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