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專家・小宮山博史專欄】 你知道現存世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佛經來自韓國嗎?

dynacomwaretaiwan

朝鮮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

谷騰堡(Gutenberg)用金屬活字印刷《古騰堡聖經》(四十二行聖經)據說是在1450年代中期。不過在此之前,朝鮮高麗時代已有金屬活字印刷的書籍流傳至今。這本書就是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卷下,1377年在清州興德寺以金屬活字印刷刊行。人們認為這本書的封面在數年後曾經過一次更換,而新替換的封面上僅寫著「直指下」。katuji04 01 15

katuji04 02 15

「白雲」是高麗王朝末期的禪僧曹溪大禪師景閒(1298~1374年)的號。書名中的「直指心體」出自悟道名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大韓民國文化公報部海外公報館刊行的小冊子《直指下 解說》中,韓國印刷史研究者的作者千惠鳳對此說明道:「修禪並正確看清楚人心時,就會頓悟到,人的心性其實就等同於佛心。」

小冊子上並無記載刊行年份,不過解說中有記載「去年夏天」這本書「在巴黎公開」,由此可知小冊子的原稿是在1973年撰寫。我已經忘記這本小冊子是當時位於池袋的韓國文化院所舉辦的韓國貴重書展中,孫寶基(韓國印刷史研究者)先生演講時所發的附件,抑或是平時擺放在文化院供人自由拿取的資料。我還記得這個展覽的舉辦是為了紀念韓國總統全斗煥來訪日本,所以應是1981年左右的事。

當時的我,還沒開始研究日本近代金屬活字史,而且對中國、韓國的活字史沒有半點興趣,甚至也不具有相關知識,因此我完全想不起來當時的演講內容。儘管如此,我對於孫寶基先生消瘦的身形和嚴肅的神情還是留下了一些印象。不過,在此之後我的確買了好幾本千惠鳳小姐和孫寶基先生所著,在韓國發行的幾本韓國古印刷史書籍,進而開始產生興趣。

《直指下》是採用韓國特有的五針眼訂法(五孔線裝法,中國、日本通常採用四孔線裝)的線裝本,共39張折頁。第39頁正面記載:「宣光七年丁巳七月 日 清州牧外興德寺鑄字印施」。宣光7年為1377年。

katuji04 03 15

katuji04 04 28

katuji04 05 14

從文字顛倒、書口處的書名缺字、「鑄字印施」的記載可得知,這本書是以金屬活字印刷而成。據千惠鳳小姐所言,其中還看得出混用了木活字。

舉例來說,第24頁正面第3行最後一個「日」字即是顛倒字。這個「日」字中間橫線的左側分離,而且一般來說豎劃都是往下超出橫線,這個字則是往上超出橫線。由此也可知道,第8頁正面第3行倒數第4個「日」字,和最後一行倒數第2個「日」字都是正向字,排版方向正確。

第24頁正面倒數第3行第2個字「汝」,其構造和其他字不同,品質特別低劣。我認為這是因為沒有這個活字,而另外雕刻木活字來使用的。第39頁正面書口處的書名印成「直 下」,缺少了「指」字。書口處的書名只有這一頁有缺字,其他都是正確的「直指下」。

1972年(昭和47年)5月,為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圖書年」而在巴黎國家圖書館舉辦「LE RIVRE」(書籍)展覽,這本《直指》就是在此展覽中展出。書籍研究家庄司淺水先生當時正巧在巴黎,偶然透過玻璃看到了《直指》這本書,並將這件事記錄在《書籍五千年史》(日文原名:『本の五千年史』。東書選書,1989年)中。根據參展目錄,朝鮮書籍共有三項展示物,分別是第42項《直指》、第43項《經國大典卷之二》(1481年刊)、第51項《輿地圖》(1484年刊)。而《經國大典卷之二》第1頁正面的圖片被刊登在目錄上。

順道一提,谷騰堡(Johanul Henne Gutenberg)、福斯特(Johann Fust)、舍費爾(Peter Schöffer)等人製作的《古騰堡聖經》(約1455年)是編為第109項展示品。

書中記載的興德寺位址不明。1984年(昭和59年)清州雲泉洞一帶的住宅地開發工程中,發現了寺院遺跡,出土文物中有銘刻「興德寺」字樣的物品,因而得知寺院的實際地點。目前在原址地興建了清州古印刷博物館,住址也被認為是為了紀念此書,而定名為「忠清北道清州市興德區直指路113(雲泉洞866)」。清州市位於首爾南方,距離首爾約2個小時的車程。

2014年(平成24年)4月26日於印刷博物館舉辦的「朝鮮金屬活字文化誕生展」紀念演講會中,清州古印刷博物館學藝研究室長黃正夏先生以「高麗時代金屬活字印刷的發明與《直指》的印刷」為題進行演講。當時發給與會者的資料中記載著《直指》流落到法國的過程。以下為其內容概要:

Collin de Plancy於1888年(明治21年)被任命為法國首任駐韓代理公使。1896年(明治29年)至1906年(明治39年)這10年間再度就任為總領事兼駐首爾公使,任期中蒐集了大量古書。《直指》就是這段時間購入的書籍,於1900年(明治33年)巴黎世界博覽會韓國館中展出。表示是在他就任4年期間的某一年所購入。Plancy收藏的書籍於1911年被公開競標,《直指》由Henri Vever以180法郎得標。Vever死後,其孫Francis Mautin依照遺言,於1952年(昭和27年)將此書寄贈予法國國家圖書館,直至今日。

約15年前我在首爾工作時,第一次參觀了清州古印刷博物館。當天雖然是週日,但參觀人數不多,得以在靜謐的環境中觀賞各種金屬活字的展示。博物館旁,一棟重建的興德寺小型廟宇在微雨中佇立,呈現一種沉靜而美麗的景象。

當時,我在博物館商店購買了《直指》的原尺寸影印本,試著量了活字大小。(2017年1月再訪時已無販售)《直指》共有39張折頁(78面),1頁大小為縱246mm ×橫170mm,版面(單線外框)為210mm × 148mm,11行。1行字數為17~20個字。折頁正面書口處印有書名及頁數。《直指》原本應該是一卷書冊,不知從何時開始分為兩冊。分冊裝訂時縱長稍微裁短了一些。

katuji04 04 28

katuji04 06 11

第8頁正反兩面每一行都塞滿了字,因此很容易判斷排版方式。總計22行之中有16行排了19個字,6行排了8個字。內文外框的內徑是208mm~209mm,單純除以文字數的話,一個字的長寬大約是11mm~11.6mm。然而,文字的縱長並非一致,也存在14mm的字。縱方向較長的文字大約是12.5mm~13mm,「一」大約僅有一半長度。此處還出現如同雕版書般文字重疊的現象。另外像是第8頁正面第7行的「聞廣南」、「鎮海」、第10行的「此珠」、最後一行的「襌師」,以尺放在文字列旁確認時,可以看到上述這些字的筆畫幾乎占滿了整行的寬度,這或許是因為墨水超出活字範圍所導致。

也許因為字體大小不一,為了讓行末文字對齊,各行字距似乎有進行過調整。各行印有分隔線,寬度為13.5mm~14mm,字寬最大13mm。

這套高麗活字或許是左右寬度為固定尺寸,上下長度會考量到文字構造而有幾種不同的尺寸。和活字有流傳下來的李氏王朝銅活字相比,高麗的金屬活字並未發現活字的實物,不清楚其製作方法為何。但是,它和不久後就製作出來的李氏王朝銅活字「癸未字」(1403年)應有某種關聯性,這是可想而知的事。不過,一般認為,這本《直指》是寺院印製的版本,和官方印製版相比,自然不及官版精緻。

活字的鑄造方法之一,是以蠟製作凸字模,埋進海泥裡,再將熔解的金屬倒進去製成活字,高麗活字是否亦採此法製成呢?蠟字模融化後,就無法再製作出相同的字形。又或者,它採用的是製作木雕字模,壓印在海泥上,其上放置平坦泥板,將熔解的活字材料倒進凹陷空間的做法。若是如此,相同字形的活字就能重覆出現。無論是何種字模,上面的字應該都是鏡像文字。

《直指》的活字是楷書體,我很好奇字稿是如何做成的。若是木雕字模,看是要直接從書籍中將字體切割下來用,或是重新寫出字稿,再將字稿反面貼在字模素材上雕刻即可。然而,若是蠟字模,我就不知道是否也可以這麼做了。

另外,活字尺寸究竟是以何種測量器具為基準,我也十分好奇。單純一點思考,可以想像是使用當時的「尺」。這樣的話,高麗王朝時代的「尺(高麗尺)」又是採用什麼樣的度量衡規制呢?很遺憾的,這點我也不甚清楚。

《直指下》於2001年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紀錄遺產。
中國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流傳到遙遠的歐洲發揚光大。

〈注〉:本篇連載文章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皆取自橫濱開港資料館收藏本。

 

【原文出處】

華康字型官網-小宮山博史的活字百寶箱專欄

明體漢字活字的開發 連載系列第四篇

http://t.cn/EKtY7ko

【作者介紹|關於小宮山博史】


 

 


 

日本字型設計一代宗師,至今活躍於字體設計、活字字體史研究、書寫體設計教育等三大領域,代表作含RYOBI印刷機販賣的照相排版書體、平成明朝體、特太平體明朝體等多項知名字體。

【華康字型官方網站
https://www.dynacw.com.tw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