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是為了和社會說謝謝──剪紙職人楊士毅的幸福哲學

dynacomwaretaiwan
藝術創作的動機有千千萬萬種,有些是為了抒發內心的喜悅或傷痛,有些渴望成就自我,有些是為了滿足創作的欲望以及樂趣……還有一種,是想要捧出自己所有的真心,向社會表達謝意,給人們帶來幸福,這便是剪紙職人楊士毅的創作宗旨。字型故事今天來到了楊士毅的剪紙工作室,在熱情的台南古都,讓我們一起暢談關於幸福的人生哲學。

 

走上剪紙的這條路:從與人競爭到傳遞幸福

暱稱阿貴的楊士毅在開始剪紙之前,藝術征途已然戰果豐碩。他是導演、攝影師,會拍片、畫畫,甚至也寫詩、寫劇本,他的影像與攝影作品從學生時期便獲獎無數。因緣際會,接觸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Master of Industrial Folk Art)的已逝剪紙藝術家庫淑蘭作品,就一直想去她的家鄉陜西,於是在2007年,他參加了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的「流浪者計畫」,啟程遠遊。在匱乏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楊士毅,其自我評價是「什麼都爛,爛到爆,沒人喜歡我」,因此當時他更多是秉著「多學一樣東西,就多一個競爭武器」的動機而行,然而從流浪的開始到最終,他卻一張紙都沒有剪。他在庫淑蘭的家鄉,看著環境和處境都不好的剪紙大娘,內心充滿震撼—— 她們的剪紙作品,竟然沒有悲傷和憤怒,「她們做剪紙不是為了創作,是想要用雙手在匱乏的環境,為孩子帶來好一點的生活。然後我就發現自己沒有那一顆心,就想楊士毅你沒有那顆心就不要做了,因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你自己也騙不了自己,我們沒有那一份為人設想、給人祝福的心,把事情做得再漂亮,把話講得再好聽,都沒什麼意義。」

返鄉之後整整七年,他沒有碰過剪紙,雖然仍持續創作,卻都未發表。這是一場長長的戰役,敵人是自己。「我在學習一個很單純的事情,那就是:楊士毅,沒有人看到你,你願不願意繼續往前走,你做了一大堆事情,但都不讓別人知道,你還願不願意繼續做?那七年裡,我終於把因為自己的脆弱、恐懼而自然要去競爭的習慣,慢慢地消弭掉。」七年後,他當時的女友現任的妻子要搬家,要他剪一張「囍」,祝賀她入厝。那是他第一張「作品」,愛人的笑容是一盞明燈,他第一次懂得,原來創作真的可以不為競爭,而只為了將幸福傳遞給別人。

MG 2459%E8%AA%BF%E4%BA%AE

「社會就是我的創意總監」

現在的楊士毅是重生之後的版本,與從前專注在創作裡表達黑暗、孤獨與恐懼的那個楊士毅判若兩人。但重生版的楊士毅有了新的煩惱:「欸楊士毅你長大了,你現在要出社會了,你怎麼跟社會說一句謝謝你?」剪紙不是水、米和空氣,人們大多數的生活並不需要它,但社會還是一直給他案子做,他便將謝意轉化在作品上,用行動回饋:「有人問我說,我為什麼會一直堅持在剪紙這件事情上,我跟你講,我沒有堅持在剪紙,是社會給我這條路走,如果社會沒給我這個工作做,我也做不下去,因為我要賺錢照顧家庭,所以為什麼我會這麼感謝,感謝不是感覺,而是一種行動。」

對楊士毅來說,付錢的當然是老闆,但他真正的業主,永遠是社會與大眾。「做這些東西之前,有時候我眼睛會閉上,想想現在社會需要什麼,他就會成為你的創意總監。其實要做的內容社會都已經寫好了,我就像是印表機,把社會需要的都列印出來。」

他的剪紙作品承載了社會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和我們分享其中一件:2018年在嘉義梅山太平36彎上的「太平的祝福」。這是由梅山市區前往太平村的必經道路,短短13公里的路程,海拔會從95公尺陡升至1000公尺,彎道弧度接近180度,但驅車轉過30彎以上,就能看盡嘉南平原的遼闊風光。這些迂迴曲折都象徵人生,路途危險且辛苦,但是風景美不勝收,於是楊士毅希望在彎道置入勇氣,給每一個進入轉折處的人生少一點打擊,多一點打氣。他公開徵集溫暖文句,配合剪紙藝術,打造了37個地景裝置。在第3彎道上的「你的笑容照亮了回家的路」,是一位值勤總是長達20小時、與家人聚少離多的消防員寫給兩歲孩子的話,沒想到一個月後,他便為了救出火場中另一個孩子而因公殉職。楊士毅將縮小版的紀念作品交到家屬手中,給孩子留下憑弔與記憶之物,待他長大,他會知道,爸爸送給他的話已經永遠被放在那個彎道上,變成所有過路人的力量。楊士毅用兩年完成這個案子,但故事卻成為永恆,斷裂的時間得到接續,於是愛從此綿延不絕。

MG 2466%E8%AA%BF%E4%BA%AE

善待他人的設計力量

剪紙是一門透過消失而得以存在的藝術,線條與形象之所以能夠顯現,正是因為有東西被剪掉了。那麼要如何讓所有的消失與存在都適得其所?那便是設計的力量。剪紙的技術關鍵之一在於結構的計算,楊士毅說,傳統剪紙為了支撐結構,往往會留下很多不必要的線條,這是權宜之法,卻並不善待觀者的眼睛。他試圖從中創新,每每絞盡腦汁,將結構巧妙地隱藏在造形之中,盡可能不讓人感覺到它的存在。

文字的設計更是一門學問。要將原本充滿斷點的文字支撐在一張紙上,不僅需要設計連結點,還經常得做一點變形。但文字最重要的功用是溝通與傳達,如果形貌被過度扭曲、筆畫或空間產生問題,就可能會影響辨識和閱讀。楊士毅言道,「你要在很強大的限制裡面去找到美感,而不是在一個沒有限制的狀態底下去呈現你想要的美,那個強大的限制就是共通性,大家能共通的閱讀,然後快速的辨識。」因此設計文字的時候,就必須讓連結點自然而和諧地融入筆畫空間之中,在不扭曲文字原貌的前提下,讓結構穩固安身。這所有的細節考量,都是源自於剪紙職人心中想要善待他人的溫柔。

MG 2484%E8%AA%BF%E4%BA%AE
MG 2557%E8%AA%BF%E4%BA%AE

每一個線條 都與幸福有關

楊士毅工作室的玻璃窗上貼著大大小小的紅色窗花,在我們眼中繽紛盛開,楊士毅指著它們問道:「這些花你們覺得好不好看?」我們異口同聲說好看,他卻接著說:「但這些其實都是失敗的作品。」為了要找到對的那朵花,他得不斷嘗試,至少剪出2、30種,直到出現最精準、最符合整體需求的那一朵。他敘述道:「其實剪紙就是不斷經歷失敗的過程,一開始試著亂剪,打開紙發現不合心意,就觀察哪裡有錯誤,然後繼續剪,每次失敗都是趨向精準的過程。」

這就是他剪紙技藝的「進化」,無關風格或題材的演變,而是越來越追求線條的精緻準確與整體的美感。這不僅是藝術家本身的創作演化,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拿出更好的作品,去滿足更多的人:「一開始你就是直覺地剪,可是當你要去給人東西的時候,你知道那不是只有你自己開心、喜歡就好,你會越來越講究、越來越精緻,然後越來越專業,可是這個專業不是為了競爭,而是想帶給別人好的感覺、幸福的東西。」無數次的失敗嘗試,無數次的技藝磨礪,其目的的終點站,全都名為幸福。

MG 2468(1)%E8%AA%BF%E4%BA%AE
MG 2474%E8%AA%BF%E4%BA%AE

尾聲

在訪談的最後,被要求現場剪紙的楊士毅起心動念,搬出更多紙張刀剪,把訪談人員全部拉下水。「不要想那麼多啦,就隨便剪啊,小時候你們拿起紙不就是這樣剪剪剪的嗎?」楊士毅特別喜歡一種叫做萬年紅的紙材,這種來自日本的紙張紅色鮮潔、久不褪色,就像祝禱幸福長久延續。我們輕輕摩挲著這些鮮紅的紙張,最初還有些彆扭拘謹,然而在圍著木頭長桌各執一筆一剪,專注地重拾童年記憶的神秘時光裡,似乎也嚐到了某種幸福的滋味——那是一點突來的自由,一點彼此挨著身體的熱度,一點分享的喜悅,和一點對此難得緣份的珍惜。拿起自己的剪紙「作品」,看著光與色彩從鏤空的地方滲進來,讓世界與它融為一體,突然都覺得有了繼續前進的勇氣。

 

*此篇字型故事感謝楊士毅熱情受訪。

 

【原文出處】

華康字型官網-字體與文化

創作,是為了和社會說謝謝──剪紙職人楊士毅的幸福哲學


 

 


 

http://bit.ly/33dIuxs

【華康字型官方網站】
https://www.dynacw.com.tw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