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任的導遊 – 無畏旅遊 (Intrepid Travel) 幫助旅客花好錢 直接讓當地的環境及社區受惠

B Lab Taiwan B型企業協會

常說人生就像一場旅程,過程中有高有低,沿路的風土人情及學習歷練才是重點。自1988年創立以來,澳洲的B型企業「無畏旅遊」(Intrepid Travel) 不僅引導遊客騎自行車穿越印度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沿著印加古道(Inca Trail)徒步旅行,跋涉澳洲內陸(Outback);自身更經歷改變,找回創立初衷,並持續走在永續獲利的路上。

「無畏旅遊」(Intrepid Travel)現任CEO桑頓(James Thornton)表示:「B型企業認證幫助我們鎖定使命,以超越利潤(Beyond the Profit)的企業使命來營運,用永續共益的方式來增長市場。重新關注我們認為重要的價值,透過B型企業的檢驗是自然而然的結果」這些話正是因之前他們與上市的跨國旅遊公司Tui在2011年合組新公司,因經營理念分歧;但「無畏旅遊」在雙方共識買下六成的股權和平分手。

Photo credit : Adventrous Travel News

Photo credit : Adventrous Travel News

「無畏旅遊」的旅程規劃讓旅客有機會與本地居民一起生活,吃當地人所習慣的吃的食物、乘搭本地交通工具,深入認識當地文化;讓旅遊目的地的社區直接受惠,讓旅客的消費盡可能回到本地人的身上。2002年進一步成立基金會,每年與全球的非政府及非營利組織的合作計畫捐贈超過100萬美元。  2018 年更任命Leigh Barnes為首位的「企業目標長」(Chief Purpose Officer),負責讓公司按目標成長;他的第一個工作是研究旅行對環境的影響。根據《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ge Change )期刊的研究表明,全球旅遊業佔碳排放量的8%,為之前估計的四倍。

他說:「我們當然希望人們去旅行,因那是最能立即改變了一個看世界的方式,也是我們商業活動的命脈;但飛航是旅程中最大的碳排放來源之一,雖「無畏旅遊」自2010年以來是碳中和的,但卻用購買碳排抵消(carbon emission offset) 來達到,而那是最便宜行事的方法。我們應該更踏實地在旅遊過程中實際地減少碳足跡,沒有這些自然環境的人文及美景,就沒有任何旅遊業能生存。」

Photo credit : Intrepid Travel

Photo credit : Intrepid Travel

「另一重點工作是繼續發展以當地社區的旅遊行程,不是「只是注入現金就離開」,專注在為當地居民創造持續的經濟及環境價值;是全球第一個在2014年禁止乘坐大象的旅遊公司之一,但不是禁止而已,而是與「世界動物保護組織」(World Animal Protection, WAP) 合作大象保護項目;不僅能拯救大象,更為當地工人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有助於為當地社區帶來新的資金,保護野生動物更促成永續旅遊。我們希望每年推出三到四個這樣的共享價值計劃。」

另一個例子,為幫助緬甸偏遠地區的發展並賦予婦女經濟獨立的能力,「無畏基金會」(Intrepid Foundation)與「緬甸行動援助組織」(ActionAid  Myanmar) 合作,在Myaing鄉鎮和附近的四個村莊進行了一項以社區發展的旅遊商業合作計畫,以農業活動或傳統的手工藝品製作為主。專案支持每個村莊約有20-30名婦女的自助小組,由自助小組所管理的「循環貸款基金」(revolving loans fund),用2%的利率來放貸,從自助小組借錢的婦女也能投資在她們上既有的農業或手工藝製作,或開展新的技能,賦予這些婦女經濟獨立的機會;利息收入支持運作並在年底作為利潤重新分配給加入小組成員。 更將Myaing列入其中一個小型團體旅遊團的行程,外地的遊客可在該地區度過兩天,住在小屋參與當地文化交流,當地成員事先接受服務技能的培訓,並得到此就業機會。這也是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 GSTC)所提倡的永續旅遊目的地準則,以期能讓所有的旅遊目的地在生態環境、古蹟遺址與住民福祉的管理與行銷策略上整合,讓旅遊地區之生活環境能永續發展。

「無畏旅遊」也關注發揮社會影響力。 Barnes 說:「傳統上在印度和摩洛哥等地區一直是男性主導的角色,當我們進行當地合作夥伴的審查時,意識這些合作夥伴在包容性招聘等做得不進理想,現在我們在印度的一半領導人都是女性,目標是到2020年將女性領導人數量增加一倍。我們是印度最大的旅遊品牌,這意味著我們也是女性在旅遊業的最大雇主。」 這些創新的作法,也讓「無畏旅遊」抱走倫敦世界旅遊交易會(World Travel Market, WTM)的兩項大獎「最佳傳播負責任旅遊獎」及「最佳就業獎」。

有使命的營運,發揮社會及環境影響力像是聽起來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故事,但真能帶來獲利嗎?

「無畏旅遊」集團下有包含Intrepid Travel, Peregrine Adventures, Urban Adventures等有著四個旅遊品牌分佈在全球,並多達21個目的地管理公司(local 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ies, DMC),規劃每年有超過2,700 次,35萬名旅客在全球120個地區進行旅遊活動,CEO桑頓表示:「過去30年的經營,有些我們最喜歡的景點都遭遇氣候變遷等自然災害的或恐攻等的傷害,但多元的品牌使集團整體營運及我們緊緊抓住以超越利潤(Beyond the Profit )的企業使命,並根據不同年齡層及預算的旅遊市場需求來調整我們的品牌策略行銷活動才是致勝關鍵。」

正如桑頓以上所描述的,從根本上認為企業本該發揮商業影響力,而這句話這正在實踐中。因「無畏旅遊」的總收入增長了18%,2018年的年營收達4.02億澳幣(402  million,約86億新台幣),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EBITDA)為一千六百萬澳幣(16 million,約3.43億新台幣),拿出將近四分之一分享作為全球1,800名員工的獎勵獎金。

旅遊觀光產業向來以「無煙囪工業」自居,從產值在該國經濟生產總值GDP的佔比就可看出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旅遊觀光業的依賴程度。 但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的2017年報告顯示,觀光業的直接貢獻占全球經濟活動3.2%,而台灣僅占GDP的1.7%,約國際平均值的一半,還連續兩年下滑。 更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佈了「2017年全球旅遊業競爭力報告」,台灣的排名持續上升,在136個國家中排名第30名,在交通及人力資源與勞動市場、國際開放程度是表現優秀的指標,遜色的是自然資產、政府發展觀光業優先程度和環境永續性。看來台灣的旅遊產業有極大的挑戰,就在爭論上下其手拿政府補助的當下,一起來瞭解B型企業「無畏旅遊」的創新商業影響力,試問,為什麼他們能把外部的環境及社會成本與相關利益者等都考量進去,找到既能帶動地方創生、婦女賦權又能幫助國外旅客體驗更多地方文化的商業模式,或許,台灣的旅遊業者也能翻轉,如同旅客在旅途中被改變一樣,找到商業模式的新方向。

參考資料:

碳補償 恐無助減碳

自欺欺人的旅客數據,造就「灑幣救地方」的觀光政策

Intrepid Group revenue soars to £228m

INTREPID GROUP HAS TAKEN OUT TWO AWARDS AT THE WORLD TRAVEL MARKET’S  RESPONSIBLE TOURISM AWARDS IN LONDON!

Intrepid Becomes Global Travel Industry\’s Largest B Corporation

Intrepid Travel: From backpackers to Australia\’s biggest B Corp


 

 


 

The world’s largest adventure travel company is now a 100% carbon-neutral B-corporation

INTREPID TRAVEL: EMPOWERING WOMEN THROUGH COMMUNITY-BASED TOURISM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