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借用大家的腦袋收集idea是個好方法,但要怎麼做才能事半功倍?
  • 心態的養成遠遠難過於方法的學習,開啟同理心和好奇心,就從這次的會議開始。

一般在品牌策略完成後,我們會召集客戶品牌相關部門舉行一場品牌策略導入工作坊,目的是要教會大家運用品牌策略發想出不管是產品開發、行銷宣傳或者是品牌體驗的行動方案。

這件事需要所有人的經驗與創意,所以將會大量使用設計思考的方法及思維,雖然過程燒腦,但是成果相對豐碩,與會的成員都能夠帶著滿滿收獲走出會議室。

這一天我們來到了這家已經在市場屹立40多年,產品行銷全球70餘國的老牌公司。

集思廣益有夠沒效率,原來就是這些問題搞的鬼

工作坊進行中我觀察到一些現象,這或許是大多數公司無論在會議討論或者腦力激盪時會發生的問題:

  1. 先入為主扼殺創意:當夥伴提出前所未聞的想法時,可能大家囿於組織文化而被實際可行性綁架,養成無意識的身體反應,腦袋中馬上就開始浮現預算、人力、長官喜好等等框架…阻撓創意發想的絆腳石就此塞住了自己的腦袋與夥伴的嘴,導致整場會議就再也無法迸出一些新點子,虛耗眾人的時間而徒勞無功。
  2. 意見交流雞同鴨講:雞同鴨講指得是語言不通,這並非是指行業會用到的專業術語大家互不理解,而是彼此思考邏輯不同導致使用詞彙的差異;像是理性思考者可能常用分析、證明、流程等詞彙,而感性思考者常掛在嘴邊的則是我感覺、我想像…缺乏共同討論的平台,就無法建立對於問題的理解基礎,當然要好好討論一件事就形同緣木求魚。
  3. 面對未知害怕探索:人是社會化的動物,進了公司就理所當然會公司化,有些公司創新開放的企業文化非常鼓勵員工提出意見;而有些公司相對保守刻板,員工就學會三緘其口才是在公司生存之道。這樣的企業導致員工在會議時沒有發言的安全感、對新事物失去好奇心以及心態上也難以放鬆去嘗試新方法。

準備好三種心態和大家一起動腦,感覺從此不一樣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些在腦力激盪的工作坊或會議討論時,應該先做好準備的幾種心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嘗試先擺脫既有經驗和企業文化的影響,建立一些好習慣以及思考的方式,創造平等正向活絡的討論氛圍,刺激生成更多不一樣的想法。

1. 工作坊就是場遊戲,夥伴與我是一起組隊闖關的玩家

每次的工作坊及會議都有它需要被達成的目標(救出公主)、執行的流程(遊戲的關卡)、組織中各部門的專家(遊戲裡擁有不同職業與技能的角色)、甚至是引導師(遊戲中的NPC,負責提供闖關線索)等等…是不是跟打遊戲很像?

轉個念頭,我們參加工作坊,就如同在上班時間打遊戲一般,當然要在感覺自在輕鬆、沒有壓力的狀態下,才有機會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心態上自我限制,下次可以試試把工作坊看成是一種遊戲,讓遊戲帶領你去體會破關的喜悅與成就感,相信你一定會發現自己並非想像力不足,原來可是創意無窮,只是平常都藏起來,久而久之就忘記放在哪裡而已。

而夥伴在工作坊中也是很重要的存在,大家要互相靈活配合,發揮默契,運用各自不同的能力,共同解決問題。業務人員就如同角色扮演遊戲中的坦克,血多肉厚,負責為團隊抵擋來自客戶的攻擊;行銷企劃人員就是團隊中的補師,負責支援前線,幫助業務持續補血,才能讓團隊的防護不致潰堤。

這個比喻是說我們要善用夥伴的經驗與能力,而非堅守本位主義地對其批判或不信任,當你相信夥伴,就會對這個團隊產生歸屬感,大家的想法開始產生共鳴,在彼此分享想法的過程中才容易激盪出創意的火花,一起闖過關把公主從魔王手中救出來。

其實大家平日分屬不同崗位,對同樣一件事的看法本來就會各持不同的角度,但如果我們以同理心更進一步地去了解每個人的思考模式,觀點差異根本就不會是問題,反而會成為相互之間尋找解方的線索,同理心的觀念也是設計思考強調的重點之一。

2. 充分溝通不是一味地專注在自己的表達,對方能夠理解才最重要

假想當你今天臨時被公司外派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語言不通又沒帶手機的狀況下,想在餐廳點一顆荷包蛋的話,你會怎麼做?我應該會選擇以肢體語言來溝通,比出母雞下蛋的動作和店員點餐吧!

這就是溝通的終極目的,讓對方清楚你的表達,並且做出適切的回應。

工作坊是一個平等開放的環境,讓每個人都可以針對要討論的議題發表己見暢所欲言,不過這並不表示就該像政見發表會一樣自說自話,而是需要引起參與者的共鳴,激發大家不同的想法,光是曲高和寡地自說自話,將失去工作坊的意義。

善用同理心是一個好方法,理性思考者會需要理論、實例、數據來說服自己,如果運用設計思考的思維,發想階段需要大量產出,而後才有足夠的想法能夠被收斂,所以太過實際,反而會扼殺大家多元的創意及熱情。假使能夠相互同理,由理性思考者真誠地邀請感性思考者具體將自己的想像說出來,並且加上相似度高的案例或故事來做類比說明,這個案例就能成為一個雙方共同討論的平台。

有了具體的想像,理性者可以嘗試套入分析思考的邏輯,讓感性者提出的構想更具可行性,團隊就很容易創造合作的氛圍,相對很輕鬆就能獲得成就感。

3. 跟小孩子學學如何坦誠率直地思考

我喜歡和小孩子對話,他們總是充滿無窮的好奇心,面對不理解的事情就是直接開口問,雖然有些問題可能很笨、很簡單,可能也因為他們看過的、知道的東西很少,對比於老成的大人就是少了許多成見。

好奇心這一點在大家集思廣益討論問題解方的時候佔了很大的優勢,若是你對事物已經先入為主,很大機率會自動在腦袋裡排除掉很多可能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減損了你參與討論的熱情。

在發想階段,本來就會有許多點子或許是天馬行空、光怪陸離、不切實際、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但這些點子裡很有可能就藏著解決問題的鑰匙。有些時候僵著的思考就會因為你一時好奇地提問,而打開另一道出口也說不定。

所以在工作坊時,我們盡可能地要卸下自己社會化的包袱,重拾孩提時的好奇心,大膽地用問句鼓勵夥伴多發言「哇!好好奇你會這樣想?可不可以多說一點你的想法?」然後也希望大家能夠把腦袋打開,嘗試用新的角度去觀察、去聆聽,將會有一些別於以往的發現,除了得到問題多樣的解方之外,或許更能讓你重新認識身邊這個同事喔!

心態的養成遠遠難過於方法的學習,要是我們希望能夠讓「創新」,這個每間公司都心心念念的核心價值,從牆上的標語,像小木偶皮諾丘一樣,最後變成活生生的真人,建議你可以慢慢試著調整心態,為自己裝備上多一點同理心以及好奇心道具,敞開心胸把每一次的會議或工作坊當成遊戲,和夥伴攜手好好體驗闖關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