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isk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快閃記憶體產品設計和銷售的跨國公司,由Eli Harari與Sanjay Mehrotra於1988年創立。2016年,WD威騰電子以155.9億美元收購SanDisk,將其產品線擴展到固態硬碟,並成為WD威騰電子旗下的固態硬盤、USB 隨身碟和記憶卡品牌。然而,2024年3月,WD威騰電子宣布計劃將其快閃記憶體和硬碟業務分拆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2024年12月17日,SanDisk(SanDisk)時隔17年重新設計品牌標誌,計劃在與WD威騰電子分拆後,於2025年初成為一家專注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獨立公司。
此次品牌重塑由洛杉磯創意機構ELA Advertising協助完成,其目標是打造一個大膽、獨特且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
新LOGO
新標誌的靈感源自「像素(pixel)」這一數據的基本單位,這也是SanDisk創意副總裁Joel Davis長期以來的重要設計理念。
Davis表示,「像素是我們創新的起點,也是品牌能力的基石。通過像素這一概念,我們能夠直觀地傳達數據的可擴展性與無限潛力,而這正是SanDisk的核心價值所在。我們希望通過一個充滿意義的標誌來體現這種精神。」
圍繞「像素」這一核心元素,SanDisk的新標誌將技術特質無縫融入視覺設計之中。新標誌的一大特點是字母形態開放與斷裂感,設計團隊通過將像素的模組化和棱角特徵融入到新的字標之中,賦予整體字母寬度與襯線幾何形狀一種模組化、機械感的同時,使其更具有自然流暢的弧線,呼應SanDisk在技術創新中的疊代本質。
Joel Davis解釋稱,新標誌能夠傳達開放與包容的精神,象徵合作與夥伴關系。比如標誌中的「D」和「S」以開放式設計呈現,邀請觀眾主動參與其中,激發對話與互動的可能性。
除了品牌標誌的全面更改,色彩調性在此次品牌重塑中的選擇同樣至關重要。「盡管新標誌中的紅色與舊版略有不同,但保留這一核心色彩是必然的。」
Davis解釋道,「我們選擇了一種更溫暖、更具活力的紅色,希望它能傳遞出一種即時、熱烈的感受。新標誌和色彩既傳承了品牌的經典基因,也朝向未來不斷演變,代表著SanDisk靈活與創新的品牌特質。」
是創新還是倒退
SanDisk的新標誌在科技圈引發了兩極分化的反響。支持者讚賞其設計很有突破性,不僅貼合了當前的審美潮流,也提升了品牌在數位儲存領域的辨識度,有助於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
然而,批評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不少用戶指出,新標誌看起來像是「未經打磨的草稿」,喪失了舊版標誌所傳達的那種精致與科技的感覺。尤其是對於標誌中的「S」字符,一些人覺得它的設計不夠明確,容易引起混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其他字母。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三年前換標的起亞(Kia)因新標誌形似「Kᴎ」而帶來的困擾,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在看到這個新標誌時,在網路上搜尋「KN Car」是什麽汽車。類似的問題也讓人們對SanDisk新標誌的識別性產生了擔憂。具體可閱讀這篇文章:什麽是KN汽車?兩年了!起亞新LOGO仍然存在爭議
此外,還有一些評論家認為,新標誌未能延續品牌的傳統元素,這可能會削弱品牌長期以來積累的歷史價值和市場認同感。老顧客們懷念過去那個象徵著品質和信賴的SanDisk標誌,他們覺得新的設計缺乏情感上的連結和深層的象征意義,無法承載品牌多年沈澱下來的信任與榮譽。
SanDisk標誌的進化史
作為全球領先的儲存解決方案品牌,SanDisk的標誌隨著公司的發展也在不斷進化,見證了品牌從創立初期到如今引領數據儲存領域的輝煌歷史。
36年前,SanDisk以SunDisk的名字成立,當時的標誌以一個帶有黑白鋸齒的矩形塊為特色,字體採用了比較窄的大寫襯線字母。
1991年,SanDisk重新設計標誌,首次引入了醒目的紅色,並在字標右側增加了一個抽象的「儲存卡」圖標來表達SanDisk的核心業務:數據儲存。從上圖可以看出,這個帶有紅色陰影的平行四邊形就是其最初版本的升級版,四條白色三角形射線從左下角斜向外延伸,表示儲存的速度和能力。
1995年,公司上市後更名為 「SanDisk」,但當時並沒有大張旗鼓的改造標誌,而只是將字標中的「Sun」換成了「San」。2007年,SanDisk邀請品牌設計公司 MetaDesign對標誌進一步優化,儲存卡的圖形被移除,標誌變得更加簡約,拱形的字母「D」成為其標誌性視覺特徵。多年來,只要是看到這個標誌,就能想到快閃記憶體卡和USB隨身碟。
17年後的今天,SanDisk完全拋棄了極具識別性的「SanDisk」字標,用「像素」設計概念為驅動,重新詮釋創新與無限擴展的潛能。
原文連結:https://www.logonews.cn/sandisk-new-lo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