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廣告和蘋果的《1984》一樣反叛

socialbeta

很早我們就發現,銀行、金融類廣告已跳脫談論成功的套路講法,「給花澆澆水的美好田園退休生活」、「送孩子去常春藤名校受教育」等等情節都漸漸遠去。不過總體來說,主題都還是偏向於表現對美好人生意義的追尋。而今天我們展映的這支來自新創金融品牌Koho影片,可以說是這類廣告中的極端作品—— 他們把銀行定位為「夢想的掠奪者」、一股蔓延到世界的邪惡力量,殘酷榨取消費者的金錢和抱負。

廣告片13 分鐘左右,風格科幻暗黑,反烏托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3Pb5qFlf4

Koho 《Dream Thieves》

「Dream Thieves(盜夢賊)」這個設定給Koho 這次行銷塗了上第一層吸引力。影片開始,一大批私人警官似的隊伍闖入居民住宅,將一些科技儀器裝入人體,強行奪走了所有人腦海中的快樂和希望。隨著黑色的泥漿般的液體從頭頂流下覆蓋全身,個體的意識也漸漸模糊……絕望包裹之際,女主角從「wake up」的呼喚中甦醒。她意識到人們正在被恐怖勢力操縱,勇敢反抗後讓世界甦醒,生活回歸了平衡的色彩。

片中這些看起來有些恐怖的失控場景,其實是Koho在影射和挑戰傳統銀行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在加拿大,有半數以上之多的人沒有足夠的錢,去支付五大銀行要求的最低存入費用,而對於那些賬戶數字數不清的財富者,又是享受這些手續費的減免,這就讓普通人陷入一個惡性的循環。

4317 1533181269jpeg

4317 1533181280jpeg

Koho這家企業的特點即在於區別傳統銀行,給加拿大的民眾們提供簡單、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整個的操作有點像中國的支付寶:用App跟蹤並即時顯示消費數據,提供支轉賬等功能,而且不用有其他額外的手續費。所以品牌的行銷活動也是基於最大的產品特點,《Dream Thieves》像是一段電影化的宣言,瞄準北美銀行業的收費體系提出質疑,然後面向千禧一代推薦自己的服務。負責這支影片的是Koho的首席創意長  Jason Chaney,他說「很多銀行建立在向消費者兜售夢想的虛假泡沫上,但那些產品本質上其實都是站在銀行的角度老齡辦的,我們想通過這支廣告片去傳達,自己願意做那個改寫規則的品牌。

銀行企業「換位」手法來攬獲用戶好感的廣告片也不少,獲得去年戛納娛樂獅全場大獎,桑坦德銀行的科幻片《Beyond Money》講述了未來世界裡富人們用出售自己的美好記憶來獲得財富,在敘事和表現手法上和上述那支都有相撞的部分,但比較起來還是Koho的片子主題更明晰,和自己的產品關聯也更緊密。

Koho指出他們把80%的預算都花在了影片的製作上,請來了法國有名的導演  Fleur Fortuné來執導。從開頭的畫面、現實的黑暗和人們夢境的光色對比就可以看出質感,據  Chaney反饋,他們拍攝之前參考了三十多個不同的經典影像資料,當中也包括蘋果標誌性的《1984》 。

那麼今天我們也趁機來回顧一下這支反叛廣告鼻祖、蘋果最為著名的影片之一:


 

 


 

《1984》靈感源於英國政治諷刺家  George Orwell的同名虛幻預言小說,當中主人公生活在一個被控制的專制國家,正如廣告片中表現的,一群人木訥前行,排排坐下,在聽一套關於PC的標準化說辭……直到一個舉著鐵鎚的女孩衝過來砸向屏幕,陳舊的傳統才開始被顛覆。這支廣告片的導演  Ridley Scott曾說:「《1984》表達了蘋果理念,打破政府和大公司壟斷技術的行為,讓計算機變成人人可及的產物,而非反之要它控制人的生活。」這一理念和如今Koho想表達的異曲同工,挑戰權威,打破舊歸,讓夢想掌握在個人手上。

另外除了《1984》,片中還看得到《發條橘子》、《駭客任務》和《怵目驚魂28天》等電影的影子,裡面非常顯眼,帶著催眠感的動態抽象廣告牌,則是對88 年老片《極度空間》的致敬,影迷們可以去自行挖梗了……作為一家新創的金融企業,Koho 這支13 分鐘的影片,可以算是「小品牌大電影」的生動例子了。

4317 1533181275jpeg


 

 


 

Share This Articl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