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大揭秘]-面對萬惡的臉書,行銷人員要怎麼自處才不白目?

Rex Huang

 

自從臉書過濾使用者的最新動態,不撥點預算給臉書行銷,粉絲專頁越難越來經營了。

 

對於這樣”Pay for Play”的改變,身為臉書重度上癮者的個人使用者與品牌行銷部門,是否有幾絲憤怒以及不甘心?

一項在ZDNet網站的調查顯示,從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粉絲專頁的自然接觸率呈明顯下降。

4129agency-organic-reach-504x380

甚至有些品牌不惜與臉書「分手」以明志,一家專攻網路食品外送的美國公司EAT24就發表了一份Dear John’s letter:”a Breakup Letter to Facebook from Eat24“直接告訴臉書:我們跟Twitter還有Instagram相處得比較愉快啦

然而真的付出就有報酬嗎?不,不一定,臉書就像宅男的愛情,再專情可能都要不到回音。

科學媒體部落格Veritasium為了揭穿臉書的大面具,製作了一部影片”Facebook Fraud“,用自然接觸率、最受歡迎地區等數據進行史無前例大分析,指出臉書的”Pay for Play”政策可能根本是一個大幌子!粉專的粉絲人數的確有增加,然而來源集中在印度、菲律賓等國家「專門用來按讚」的個人帳號,這些帳號既不會按讚也不會分享貼文,讓粉專虛胖了一大圈

原來最厲害的網路詐騙行家,竟然是我們最親密的好朋友啊…

 

 

面對萬惡的臉書,作為一個行銷人員,又應該怎麼自處,才不會白目呢?

 

當然

我們可以選擇順著臉書的鬃毛摸,把大筆預算投入臉書行銷。

或是

我們可以掌握關鍵字,經營網站資訊的時候,要認清潛在客戶可能會鍵入什麼樣的關鍵字來搜尋我們的品牌,下一步就是要增加那些關鍵字在自己官方網站或是部落格的能見度。

或是

我們可以強化email行銷,它原始又好用,固定地向會員發送電子報,如果消費者對內容感興趣而一字不漏地讀完,那自然是揪甘心,如果消費者懶惰地址看了標題,那也達到了reminder advertising的效果。

或是

我們可以轉移社群網站行銷焦點,天涯何處無芳草,Twitter、Google +、Instagram、Linkedin、Flipboard也都婀娜多姿、秀色可餐啊!

 

品牌案例

 

雖說看起來有很多通達大道可以走,但是依照台灣人的使用習慣,臉書仍舊是生活必需品,品牌癮老早就已經告訴大家了:台灣人有多愛臉書。再加上目前的搜尋引擎中,很多的關鍵字結果是來自臉書發佈的動態內容,因此對於在台灣的品牌行銷來講,臉書粉專不能棄


 

 


 

這樣看來在自打嘴巴(啊!好痛!),但絕對不會錯的千古明訓就是不要把大筆教育經費放在一個小孩身上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更何況臉書這籃子有可能帶來假效益(像上文提到的Fraud,也就是粉絲人數的假性成長),把雞蛋變成空包彈!

看清社群網站的真面目,讓我們在經營新媒體行銷時能夠更得心應手。


 

 


 

Share This Article
相信現代智人是外星高能生物基因改造而成。 妄想巴黎生活,不經心發現一家咖啡店,不小心翻閱一本架上雜誌,不專心閱讀一篇文章,不費心消耗一個下午到晚餐之前的時光。 喜音樂,如張懸、woodkid以及depapepe。喜書籍,尤其關心文字學、行銷學還有飛碟學。能用自己的文字把一件事情講清楚,那就好了,畢竟溝通是那麼細膩而複雜。Let'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