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購物者,我們必須了解到,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極為重要,其方式、其流向、其助長了什麼。
早上去便利商店買豆漿、使用悠游卡坐捷運、搭乘計程車、購買線上音樂、去髮型店理髮。每一個消費行為不僅僅具有文化象徵意涵,更實質地增加了生產者與開發者的利益,並鼓勵他們去發展更多既有政策。
如果說,今天有一個超市,他們與Capitalism完全脫了勾,那是怎麼樣的一個景況?
-
他們拒絕丟棄任何可食用的食材。
-
他們誠實地公佈食材的履歷。
-
他們告訴你在公平價格承諾下的資金流向。
-
他們給付所有員工高於基本生活工資的薪水。
-
他們與生產者公平交易以取得更優質的產品。
-
他們選擇的生產者與品牌都極具社會責任感。
-
最重要的是,他們使得優良的食材一般人都買得起。
他們到底是何方神聖?
他們是hiSbe supermarket。hiSbe代表著「How it should be」,是一種創新的超市商業模式,他們兼顧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精神面,他們知道許多都市人夢寐以求的不只是溫飽,他們知道更多人在意公平與安全的購買經驗,他們知道生產過程透明化的重要,他們不知道台灣最近發生了最大的餿水油食安事件,但他們知道right now,許多齷齪噁心的商業流程正在被複製著,他們想要改變,而且他們正在改變。
hiSbe提醒我們什麼?
不同於以往的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與Hypermarket是十九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的巨獸。走進hiSbe supermarket,我們同樣會被近年來研究地漸漸透徹的大腦神經科學擺佈:標價上總是99.9元的畸零定價策略,放在視線最適範圍的商品總是熱銷。然而不同的是,我們不再只因包裝美觀與否、價格合理與否而採買。hiSbe提醒我們產品背後的來歷、生產履歷、製造過程的公義。
▲這樣的生產標示其實很模糊的,而我們時常忽略,甚或感到滿意
台灣什麼時候也有一間hiSbe?
讓我們來想想,這其實是決策界面的問題,如果就在大潤發,一個架上左邊擺放的是泰勒化生產鏈下的血汗麵包(姑且認為泰勒化是不人道的事情吧),一個架上右邊擺放的是在乎生產者履歷的與食材履歷的麵包,那麼我們在價值觀選擇的時候就會偏向後者了。再如果,後者的價格雖然略高,卻只高個10~30%,那麼我們很可能就會選擇後者。不過這樣的決策界面在現在的台灣難以出現。其實也懂得,這樣的社會企業生存不易,他們為了自己的理念精神努力著,他們不大、他們不華麗,卻更實在。
英國的hiSbe給了我們一個範例,台灣的厚生市集與248農民市集也秉持著類似的理念各自迎著資本風暴航行著。
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們的消費行為能更貼合精神世界呢?讓我們從認識這些新觀點開始吧!
可參見:超市可以是社會企業嗎?、厚生市集──牛津博士網路賣菜,公平媒介直送原味